闰九月出现的时间是不固定的,在1832年是闰九月、2014年是闰九月、2109年是闰九月,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中间是没有任何规律的,因为每个闰月出现的时间都是间隔两到三年并不固定。
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,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,同时又融合阳历成分而形成的历法,即为阴阳合历。阴历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,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。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.5306天,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,与阳历回归年(约365.25天)相差11天左右,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。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,于是农历便通过“置闰法”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。
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?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: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,也就是应有等式:m × 365.2422=n × 29.5306。
2014年(甲午年)、2109年(己巳年)、2204年(甲辰年)
2223年(癸亥年)、2576年(丙辰年)、2720年(庚辰年)
2739年(己亥年)、2815年(乙卯年) 、2834年(甲戌年)
2853年(癸巳年)、2929年(己酉年)